泉城之巔、趵突之源
-
景區人文底蘊豐厚。古代齊長城在景區內蜿蜒而過,天馬關的遺跡依稀可見,眾多歷史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跡。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的唐王亭、試劍石、飲馬泉等傳說遺跡隨處可見。距今四百年歷史的藥王廟,四季香火不斷。景區秉承“山水至純、文化恒久”的理念,深入打造泉水文化、泰山奇石文化、餐飲文化、宗教文化、水母科普文化。
-
水母天池水面面積約8000平方米,水源全部來自地下泉水和山體滲水,這在海拔580米的山上實為罕見。無論位于天池四周任何一點,或環顧、俯瞰、仰視,都會有一種“秋水共長天一色”之驚喜,是景區悠閑觀光的絕佳去處。在2006年夏季這里發現了生活年代比恐龍還要早的,生活在淡水中的“水母”,據專家介紹,這里發現的水母叫“桃花水母”,古代稱桃花魚,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單細胞水生物,是生物進化研究的“活化石”,桃花水母對水質要求非常苛刻,它生長的環境必須是無任何污染的水質,要求水溫最高不超過35攝氏度,目前已被國家列為“瀕危生物”紅色名錄,有“水中大熊貓”的美譽。
-
-
神話傳說
神話傳說一:
鞍子溝:公元600多年李世民因為宮廷爭斗曾被仇家追殺,被逼無奈,他攜身懷六甲的妻子由河北逃至山東,到了現在的濟南,可是偌大的濟南城依然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,只好一路南行,在走到了現在的跑馬嶺時,天色漸晚,再加上長途跋涉,軍馬勞頓,李世民只得讓軍隊休息。夜晚天氣寒冷,不敢生火取暖,只得將馬鞍卸下與妻子在馬鞍下過了一夜。次日天亮時,害怕暴露行蹤,秦王只得繼續前行。可他將馬鞍放在馬背上時,鞍子卻怎么也抬不起來了,最后只得棄鞍前行。后人就給這條山谷起名鞍子溝。
神話傳說一:
飲馬泉:飲馬泉有九瀑之源之稱,該泉是景區海拔最高的泉眼,屬裂隙泉,海拔838.88米,正驗證了過去的山多高,水有多高的老話。當年李世民東征,就駐扎在梯子山一帶。有一次,李世民帶兵在深山里操練,饑渴難忍,附近又找不到水,這可愁壞了一眾將士。李世民的愛馬心疼主人口渴,騰空而起,雙蹄刨山。伴隨著一聲聲長嘶,馬蹄所刨之處,竟然涌出一股清泉。李世民大喜,趕緊讓將士們過來飲水。他盡管自己口渴難忍,但依然心疼愛馬,于是讓愛馬先飲,其后自己才喝。正因如此,此泉才得名飲馬泉。
-
生態資源
水簾峽位于濟南市柳埠鎮南部山區,距離市區40余公里。地處經緯度為36.41,117.22。以高山、險峽、奇石、山泉、瀑布、桃花水母著稱,素有“泉城之巔、趵突之源”的美譽。內有云梯山山峰、大峽谷、天然瀑布群、泰山石省級地質公園、同緯度桃花水母發現地、海拔828.88米的飲馬泉以及迎春花觀賞基地。濟南泉水的源頭,濟南野生中草藥材寶庫地。受高海拔和96%森林覆蓋率的共同作用,景區夏季最高氣溫25℃左右,比市區低8-10℃,負氧離子含量為市區的480多倍,是濟南近郊的天然大氧吧。〖主峰〗水簾峽的最高峰是云梯山,海拔976.8米。
-